考研指导
    
  
   
          
            
                    
马原要点背诵版整理(十二)
                
                
                    编辑:
                    审核: 
                    2019-12-02
                
            
              
                
                    
 
 
 
  46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根本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7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过程 
   
  是检验趔正确与否的过程: 
   
  1、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包含认识的因素,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 
   
  2、认识活动及成果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本身特有的逻辑,表现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有两种情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使之顺利进行,达到目的;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影响乃至破坏作用,使实践失败。 
   
   
  48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辩证关系 
   
  1、定义: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包括五种形式:概念、推理、判断、假说、理论。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二者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 
   
  二者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互相渗透,可以相互转化。 
   
  3、反对两种倾向: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教条主义; 
   
  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导致经验主义。 
   
   
  49 
   
  现象与本质 
   
  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因就是因为客观世界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1、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是事物本质、直接、下面的反映;但假象不一定就是错觉。 
   
  假象是反面的、歪曲的、颠倒的表现本质的现象的一个方面或环节,会引起错觉,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2、二者的辩证关系: 
   
  对立表现在:现象是表面的、外在的、易变的,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把握; 
   
  本质是内在的、深层的、稳定的,只有通过人的思维来认识;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方面; 
   
  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是事物的主体。 
   
  同一体现在相互依存,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现象背后有本质,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任何现象都是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50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这是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条件是: 
   
  1、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TOP